为何古人吃完饭扔下银子就走,店小二既不清点,也不阻拦?


为何古人吃完饭扔下银子就走,店小二既不清点,也不阻拦?


文章图片


为何古人吃完饭扔下银子就走,店小二既不清点,也不阻拦?


文章图片


为何古人吃完饭扔下银子就走,店小二既不清点,也不阻拦?


文章图片


为何古人吃完饭扔下银子就走,店小二既不清点,也不阻拦?


文章图片


在古代影视剧中 ,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位江湖豪侠在吃完饭后高喊一声:“小二结账!”随后放下两粒碎银子 , 也不等小二过来 , 便转身离开 。 而小二在见到桌上的碎银子后也不清点 , 直接全部收起来 , 顺便清理碗筷 。 也很少见小二会追出去要账 。 这是为什么呢?
【为何古人吃完饭扔下银子就走,店小二既不清点,也不阻拦?】
中国货币发展史首先我们来看看白银是何时成为流通货币的 。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 , 古人出门都是用银子结账 , 但事实上 , 这并不是真实的历史 。 中国的古钱币种类繁多 , 一开始游牧民族的牲畜、兽皮 , 农耕民族的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 , 珠玉等都可以充当货币 , 用来交换 。 这一时期的货币 , 被称为“实物货币” 。

后来人们发现实物货币在交易过程中很不方便 , 便挑选了一种易于携带的物品作为统一的货币 , 它就是海贝 。 这一时期的货币被称为“贝币” , 用贝作为实物货币交易的传统 , 一直延续到春秋时期 。 所以汉字中很多与财富和价值有关的字 , 都有“贝”作部首 。 比如“贵、资、贫、财”等 。 在夏商时期的考古遗址中 , 也发现了大量的天然贝 。
随着铜矿开采的增加 , 中国从石器时代 , 渐渐过渡到青铜器时代 。 除了武器、钟鼎等生活用品得到更新外 , 货币也开始发生改变 。 当时诸侯争霸 , 所以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 , 如贝币、刀币、布币、郢爰、圜钱等 , 但大部分货币的主要材料都是铜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 对货币也进行了统一的指定:以黄金为上币 , 以镒(20两)为单位 , 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 , 以半两为单位 。 所以秦朝的货币名为“半两钱” 。

从汉朝至五代十国时期 , 历朝历代货币的名字虽有所不同 , 但造币用的材料却仍以铜为主 。 北宋时期 ,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 但纸币主要是用于大额交易 , 民间流通还是以铜钱为主 。 南宋时期 , 除了铜钱外 , 还出现了铁钱 。 从元朝开始 , 随着海外贸易的增加 , 白银才开始逐渐成为主流货币 。

明朝建国后 , 朱元璋曾大力推行纸币政策 , 发行“大明宝钞”与铜钱并用 。 但大明宝钞并不限定发行额 , 也没准备金 , 导致很快便通货膨胀 。 明中叶嘉靖年间 , 宝钞已不能通行 , 民间流通的主要是白银和铜钱 。 而银两被铸为一定标准的银锭从元朝开始 , 银锭取名为“元宝” 。 清军入关后 , 主要以白银为主 , 小额交易往往用铜钱 。
白银的购买力那白银的购买力如何呢?由于古代白银开采难度很大 , 所以白银的价值很高 。 在明朝 , 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 , 只需几两银子就够了 。 抗倭名将戚继光给手下士兵发军饷 , 一天也只有三分银子 , 一月不足一两 。 而一两银子 , 在明朝万历年间就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2石 。 当时1石约为94.4公斤 , 1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 , 即377.6斤 。 以现在的米价计算 , 1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七八百人民币 。

所以很多小说中的情节都比较夸张 , 比如《射雕英雄传》中 , 郭靖请黄蓉吃了一顿饭就花了19两7钱4分 , 相当于现在一万三千多元人民币 。 搁现在 , 郭靖就是被宰的袁大头 , 而黄蓉十有八九是酒托或饭托 。 郭靖不报警就不错了 , 怎么还可能爱上黄蓉?而且郭靖与黄蓉的历史时代是在南宋 , 白银比明朝还稀缺 , 所以这顿饭的价格更贵 。

而据史料记载 , 明朝七品知县一年的俸禄才只有45两 , 可见郭靖与黄蓉的那顿饭有多奢侈?虽然宋朝人比较富裕 , 但也没富裕到随便请一个刚认识的乞丐吃饭 , 就花掉一万三的吧?可见古代的白银非常值钱 , 普通底层人通常是在花铜钱 。 当然 , 他们也会有使用白银的时候 。 但那么大一个银元宝用出去 , 别人不一定能找的开 。 于是聪明的古人便将银子剪开 , 将元宝弄成了碎银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