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神经损伤修复的一种新“利器”


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神经损伤修复的一种新“利器”


文章图片


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神经损伤修复的一种新“利器”


文章图片


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神经损伤修复的一种新“利器”


神经损伤修复至今仍是医学难题 ,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 来自脐带血的单个核细胞因其临床研究的安全性、采集的便捷性和细胞种类的多样性 , 使其将在神经修复上大展身手 , 犹如一把“利器” , 在“无法可治”处现曙光 。

提到脐带血 , 大家最先想到的是造血干细胞治疗白血病 。 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 , 脐带血中不仅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还含有大量的间充质干细胞和一群低免疫原性的单个核细胞 , 它们弱表达表达MHC II分子HLA-DR , 异体输注后能够成功避开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 , 随着血液循环归巢到人体的神经损伤病灶部位 , 发挥修复、替换、激活和调节等功能 , 改善神经细胞微环境 , 是人体神经修复的一种新利器 。 因其临床研究的安全性和采集的便捷性 , 脐带血单个核细胞被广泛用于各种疾病尤其是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
什么是脐带血单个核细胞?
脐带血单个核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UCBMNC)是脐带血中具有单个核的细胞 , 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 还有造血干细胞、内皮干细胞、淋巴母细胞、小胚胎干细胞、间充质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等 。 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具有采集简单、干/祖细胞原始 , 增殖分化能力强 , 无致瘤性 , 免疫原性低 , 对供者无伤害的优点 。 因此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可安全的用作异体细胞使用 。

脐带血MNC修复神经损伤的作用机制
1、激活修复机制
脐带血MNC回输后向神经病变部位组织渗透融合 , 通过旁分泌因子可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及星形胶质细胞数量 , 同时还可促进神经干细胞龛中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 , 促进少突胶质细胞再生 , 从而促进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恢复 , 显著改善大脑功能 , 维持细胞微环境重建功能细胞群 , 达到恢复组织功能的目的 。
2、内皮修补机制
脐带血MNC可向内皮细胞分化;EPC(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 内皮祖细胞)可向损伤区归巢 , 参与构建毛细血管网并分泌血管形成因子 , 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脐带血MNC可增殖并增补EPC , 脐带血MNC中的EPC可直接参与受损局部血管的形成及损伤修复过程 。
3、免疫保护机制
脐带血MNC可刺激机体的内分泌系统产生反应 , 促进组织损伤的修复 。 单核细胞(Mo)是体积最大的白细胞 。 来源于骨髓髓系干细胞 , 是在血液中循环的未成熟的吞噬细胞 。 具有以下特点(1)随血液循环迁移至全身各器官组织中定位 , 并分化成为各种类型细胞如树突状细胞(moDC) , 巨噬细胞和成骨细胞等;(2)参与免疫反应 , 在吞噬抗原后将所携带的抗原决定簇转交给淋巴细胞 , 诱导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性反应;(3)对付细胞内致病细菌和寄生虫的主要细胞防卫系统;(4)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 。
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对神经系统修复的研究
1、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对帕金森病的最新研究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含有一定量干细胞及丰富的神经营养因子 , 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我国科学家聊城市人民医院宫殿荣教授首创寰枕间隙侧方穿刺术 , 并将其作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移植的独特途径 。 该研究纳入了31例PD患者 ,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5岁 , 平均患病时间为8年 。 在治疗之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药效减退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 。 采用寰枕间隙侧方穿刺术将已经复温处理的脐带血单个核细胞5 mL缓慢注入患者的枕大池 , 所有患者成功随访1年 , 均未出现出血、感染等穿刺移植相关并发症 。

2、治疗老年期血管性痴呆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通过静脉回输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 。 该研究纳入了18例患者 ,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2.6岁 , 平均患病时间为24.5月 。 每次静脉输注细胞≥1×108/份 , 每次间隔1-7天 , 输注6次 。 移植6个月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降低 , 且移植前后无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 。

3、脐带血单核细胞对脑卒中的研究
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大学医学院的邱琮朗主任等人开展了一项 I 期临床试验 , 使用脐血单核细胞治疗急性脑卒中 。 一名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治疗后 12 个月内取得完全康复 , 结果发表在 Cell Transplantation(细胞移植)期刊上 。 结果表明 , 接受 HLA 6/6 匹配的脐带血单个核细胞输注之后 , 这名缺血性卒中成年患者在短时间内明显康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