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出局后,太阳系还有“第九大行星”?


冥王星出局后,太阳系还有“第九大行星”?


文章图片


冥王星出局后,太阳系还有“第九大行星”?


文章图片


冥王星出局后,太阳系还有“第九大行星”?


文章图片






01在古代 , 天文学是一门考验视力的学问 , 夜观天象 , 细数星辰 , 孱弱的肉眼极尽所能 , 擘画了杂糅浪漫与蒙昧的原始宇宙观 。

尽管落后 , 但科学探索总是有迹可循的 , 人们锁定了5颗走位不同寻常的光点 , 并将它们与那些位置相对固定的繁星区分开来 , 古中国人以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概念为其冠名 。
长达千年的时光里 , 5颗星球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参与着人类对天外世界的幻想 , 直到18世纪 , 新技术催生新发现 , 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举起天文望远镜 , 将天王星收入视野 。
也是得益于近现代科学的快速演进 , 数学和物理学使天文观测开启新阶段 。 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 , 因天王星轨道出现难以解释的偏差 , 海王星被计算推导出来 , 并在随后被更为先进的天文观测所证实 。
然而 , 天王星轨道偏差问题得到部分解决后 , 新发现的海王星却又出现与理想计算结果相悖的现象 。 人们坚信 , 一定还有颗“行星X” , 在不远的黑暗角落摄动着冰巨星 。


▲冥王星

02冥王星就这样横空出世了 。 1930年 , 冥王星作为“行星X”被发现 , 从此以后 , “太阳系九大行星”成了科学常识 。
遗憾的是 , 经过几十年深入研究 , 人们发现冥王星仅有月球体积的三分之一、质量的六分之一 , 如此微小的星球 , 以及它脱离黄道面的轨道 , 让最初的假设打上了问号 。
后来 , 陆续发现了多颗与冥王星规格相似的星球 , 阋神星尺寸甚至超过了冥王星 , 如果可以 , 这些星球都有资格被定义为行星 , 天文学界顿时争议四起 。
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 2006年 , 国际天文联合会决定将冥王星请出行星行列 , 并全新定义了矮行星的概念 。 虽然许多人恋恋不舍 , 但最终接受现实 , 开始了对“行星X”的新一轮搜寻 。
抱着寻找大行星的动机 , 近些年 , 天文学家发现了不少矮行星、小行星 , 也算意外收获 , 为研究太阳系发展演变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 可新的“第九大行星”始终未曾谋面 。

▲“第九大行星”可能位于奥尔特云(概念图)
03一些天文学家坚称 , 就像当年发现海王星一样 , 这颗“行星X”的轨道 , 即新“第九大行星”的轨道 , 已被公式推导出来 。
由于科学进步 , 推导出来的不仅是轨道 , 甚至还包括星球的性质 。 即便缺乏观测数据 , 天文学家仍就各自掌握的零星信息 , 提出了关于这颗星球性质的迥异推断 。
最初 , 推断集中于气态巨行星或冰巨星 。 天王星、海王星作为“大个头” , 只有达到一定体积和质量 , 方能撼动它们 。
类似木星、土星的气态巨行星肯定可以做到这一点 , 类似它们自己的冰巨星也有这样的实力 。 气态巨行星和冰巨星居于太阳系外围也是至今人们常规的认识 。
不过 , 虽然有无数遍演算 , 太过遥远的假设轨道仍旧产生了围绕星球质量的分歧 , 一说“行星X”质量为地球的2~5倍 , 另一说则超过10倍 。
地球质量2~5倍的尺寸 , 一般不会形成类木行星等气态巨行星 , 与之匹配的类型 , 是被称为“超级地球”的类地行星 。 这类行星有坚硬的岩石表面 , 与地球、火星、金星的构造非常接近 。
如果质量达地球的10倍以上 , 小则冰巨星 , 大则气态巨行星 , 更有甚者 , 提出了褐矮星的假设 。
通俗地讲 , 褐矮星是一类介于恒星与气态巨行星之间的星球 , 有着比普通气态巨行星更大的体积和更多的能量 , 但尚不具备点燃中心核反应的能力 , 处于临界状态 。 若是如此 , 太阳系险些就变成双星系统了 。
还有更为大胆的猜测 , 认为“第九大行星”是个黑洞 , 令人毛骨悚然 , 好在尚无明确依据 。


▲“堤喀”有可能是一颗褐矮星(概念图)

04有坚信太阳系“第九大行星”存在的人 , 也有提出反对意见的 。 如今的人类 , 能用哈勃望远镜等尖端设备瞭望深空 , 相比之下 , 同属太阳系可谓近在咫尺 , 为何难觅踪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