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亿人灵活就业,真的“灵活”吗?


2亿人灵活就业,真的“灵活”吗?


文章图片


2亿人灵活就业,真的“灵活”吗?


文章图片


2亿人灵活就业,真的“灵活”吗?


文章图片


2亿人灵活就业,真的“灵活”吗?


文章图片



2022年1月13日 , 湖北武汉市 , 整理收纳师在客户家中整理鞋子 。 图/IC灵活就业“蓄水池”

本刊记者/蒋芷毓
发于2022.4.18总第1040期《中国新闻周刊》
“不轮班、没老板、无约束” 。
这应该是很多人向往的工作模式 。 从Uber打出这一口号招募司机开始 , 众多零工经济公司纷纷使用这一广告招募零工 。
“宁愿送外卖 , 也不进工厂 。 ”张林洲是无数秉持这一观念、加入送外卖大军的一员 。 他是90后 , 从二本建筑类大学毕业后 , 由于不愿意去工地常驻 , 创过业、送过快递 , 最后选择了当外卖骑手 。 在中国 , 随着平台经济的兴起和新生代工人对灵活、自由工作伦理的看重 , “灵活就业”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
今年年初 ,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 , 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了2亿人左右 。 灵活就业涵盖的不仅是家政工、餐饮服务员等传统服务行业的零工 , 还有新业态工种如众包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游戏代练等平台零工 。 灵活就业的兴起 , 背后既有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冲击 , 也有企业弹性用工的需求和部分劳动者对于灵活就业的追求 。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 , 鼓励个人利用社交软件、知识分享、音视频网站等新型平台就业创业 , 促进灵活就业、副业创新 。 一方面 , 灵活就业被看作是就业市场的“蓄水池” , 为低收入者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 对企业来说则是降本增效的方式 。 它也意味着对传统雇佣模式的挑战 。 另一方面 , 脱离了传统的雇佣模式 , 零工经济劳动者也面临着保障缺失、不稳定性增强和经济风险加大的困境 。
去年7 月 , 多部委连续出台文件 , 要求加强对平台零工权益的保护 , 例如强化职业伤害保障 , 以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等行业的平台企业为重点 , 组织开展试点 。 如何维护零工权益 , 正成为关注的焦点 。
零工经济不再是边缘的二级市场断断续续时间算下来 , 张林洲已经送了两年外卖 。 他曾有朋友到工厂打工 , 虽然有社保 , 但是他觉得“那像牲口” 。 “没有休息的机会 , 没有尊严 , 上厕所都要打报告 , 而且每天只能上一两次 。 ”张林洲说 , “进厂像坐牢一样 , 即使我再落魄可能都不会考虑 。 ”
他即将年满30岁 , 稍有门槛的技术工种已经不好找 , 外卖则相对门槛更低 。 他也送过快递 , 但经历了随意罚款、单价压得极低后 , 选择了外卖这份“当时单价比较高、相对灵活自由”的工作 。


3月18日 , 福建泉州市 , 街头忙碌的物流配送人员 。 图/人民视觉


张林洲的选择并非独树一帜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学院院长闻效仪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这背后是劳动力从传统生产制造业向服务业、尤其是平台工种流动的趋势 。 “现在零工经济已经不是过去边缘的二级劳动力市场 , 它已经变成一级劳动力市场 , 甚至成为一种主要的就业方式 。 ”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年来公布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 农民工从事第二产业的比例 , 从2013年56.8%下降到2020年的48.1%;而从事第三产业的比例 , 从2013年的42.6%增长到2020年的51.5% , 形成了“剪刀差”效应 。
“灵活就业兴起与中国劳动力产业结构转型有非常大的关系 。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孙萍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 中国曾经被称为世界工厂 , 以输出廉价劳动力为主 , 但随着过去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地 , 过去存留的大量劳动力则流动到了其他行业 。
00后赵娜在去年底到今年1月短暂地做过家政工 。 她从高中毕业就开始打工 , 没上大学 。 由于进厂做普工需要熬夜值班 , 她进厂没几个月就辞职了 。 之后 , 她一直靠做家政钟点工维持收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