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珍玉治黄带方的配方组成

【配方组成】当归9g , 白芍(炒)9g , 柴胡6g , 茯苓9g , 人参10g , 白术(炒)9g , 苍术6g , 山药(炒)9g , 荆芥穗6g , 香附6g , 砂仁6g , 甘草3g 。
【作用与功效】疏肝健脾 , 利湿止带 。
【适应证】肝郁脾虚 , 湿热下注 , 黄带 。
【张氏临证心得】曾治张某 , 女 , 28岁 。初诊日期:2001年2月27日 。带下色黄 , 反复发作半年余 。近半年来带下量多 , 色黄 , 曾外用药洗 , 效不显 。平素月经周期规律 , 经量、色正常 , 有少量血块 。末次月经2月10日 。现带下量多 , 色黄有味 , 质稍黏 , 无腰痛 , 食不慎特别是食凉易胃痛 , 舌红苔薄黄 , 脉弦弱 。此肝郁脾虚 , 湿热下注 。治以疏肝健脾 , 利湿止带 , 方以逍遥散合四君子汤加减 。
【张珍玉治黄带方的配方组成】二诊:服上药后带下量减少 , 仍色黄有味 。近日胃脘不适明显 , 晨起恶心欲呕 , 纳可 , 二便调 , 舌红苔薄白 , 脉弦弱 。效不更方 , 治宗上方意 , 但加强清热祛湿之力 , 上方加半夏(姜制)6g , 栀子(炒)6g 。水煎服6剂 , 日1剂 。
三诊:药后带下量持续减少 , 带下色转白 , 仍质稠有异味 , 余无不适 。异味明显示湿浊之气重 , 治宗上方意 , 但加强燥湿止带之品 。处方:当归9g , 白芍(炒)9g , 柴胡6g , 茯苓9g , 人参10g , 白术(炒)9g , 香附9g , 苍术6g , 白芷6g , 栀子(炒)6g , 荆芥穗6g , 山药(炒)9g , 甘草3g 。水煎服6剂 , 日1剂 。四诊:带下基本正常 , 唯时胃不适 。治宗上方意 , 但加薏苡仁(炒)9g , 加强健脾胜湿之力 , 以善其后 。
本案为黄带案 , 病属肝郁脾虚 , 湿热下注 。方中以四君子汤加减以健脾 , 脾气健运 , 气行湿化 , 脾气健运又防生湿 。
以逍遥散加减疏肝 , 肝主疏泄 , 调畅气机 , 肝气旺则气机畅达 , 湿浊易祛 , 肝木得疏 , 木能疏土 , 亦助脾气之健运 。虽然带下色黄示有热象 , 但此热由湿所化 , 故初诊以治湿为主 , 加苍术、炒荆芥穗加强燥湿止带之功以治标 , 暂不用苦寒清热之品 。
二诊带下仍色黄有异味 , 但加半夏(姜制)、栀子(炒)以加强清热祛湿之力 。三诊带下异味示湿浊之气明显 , 治宗上方意 , 但加白芷等燥湿止带之品 。四诊病基本已愈 , 但加炒薏苡仁以加强健脾胜湿之力 , 以善后 。
【解读赏析】带下属妇女正常生理现象 , 是润于阴户内的一种无色、质黏、无臭的阴液 , 其量不多 。若带下量明显增多 , 色、质、臭气异常 , 或伴局部或全身症状者 , 则称为带下病 。带下病虽然有白带、赤带、黄带之表现 , 但张珍玉先生提出:带下属湿 , 而脾主湿 , 故带下之根在脾虚生湿 。
正如《傅青主女科》云:“夫带下俱是湿症 。而以带下名者 , 因带脉不能约束 , 而有此病 , 故以名之 。”
从脏腑关系言 , 肝木克脾土 , 脾虚生湿则肝木易乘 , 故带下以肝郁脾虚为本 。正如《傅青主女科》所言:“脾气之虚 , 肝气之郁 , 湿气之侵…安得不成带下之病哉…乃湿盛而火衰 , 肝郁而气弱 , 则脾气受伤 , 湿土之气下陷 , 是以脾精不守 , 不能化荣血以为经水 , 反变为白滑之物 , 则阴门直下 , 欲自禁而不可得也 。”对于黄带之机 , 《女科证治约旨》
云:“因思虑伤脾 , 脾土不旺 , 湿热停蓄 , 郁而化黄 , 其气臭 , 、 。
秽 , 致咸黄带 。”对此 , 张珍玉先生强调:黄为脾之色 , 黄带虽示有热象 , 但以脾虚湿停为本 , 此热为湿所化 , 虽湿热并见 , 但以湿为本 。因此带下病治疗以疏肝健脾为治本 , 利湿清热为治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