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化摘要_俗字|共振:书法跟人走,人俗字也俗』境界就是书卷的流露,书读多了就有了。 书法与旧文学是分不开的。能钻进去就好了,不要只看翻译才懂。这是个很高的修养。所谓书卷气,就是书读多了,不是学成的,而是养成...
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插图
林散之:书法跟人走,人俗字也俗
学字要才、学、识。“才”,是自己的本能,指天资,但单纯靠此不能成功;“学”,是学问,“学”的时间最长,三五年,几十年,在古人里面钻;躯壳脱掉,写出自己的面貌来要“识”,增长自己的胸境。境界就是书卷的流露,书读多了就有了。
书法与旧文学是分不开的。能钻进去就好了,不要只看翻译才懂。这是个很高的修养。所谓书卷气,就是书读多了,不是学成的,而是养成的。
谨防学成“书匠”。书法最难的脱不出俗气。邓石如这样的功夫,在书苑中也脱不了个俗。他读书少,在北京待不住。功力深,但不是四体都好,他的隶书写得好,其他也不怎样。
文章插图
书法要写得不俗就不简单,一般人写到形式美就不简单了。书法跟人走,人俗字也俗。
“俗”,千百万人脱不掉。
不读书,越工越俗。不读书,再写总是个“书匠”。
俗字讲不出来,只有你自己理会才行。古人说不俗、仙骨,真是难如登天,可叹。光学写字,不读书,字写得再好,不过字匠而已,写出来的字缺少书卷气。
写快了会滑,要滞涩些好。滞涩不能像清道人那样抖。可谓之俗。……字宜刚而柔,乃称名手。最怕俗。
写字要有功夫,要写字,要读书,要有书卷气,否则是匠气。字有百病,唯俗病难医,多读书方能医俗。
无论书法作画,总宜多读点书,才有气味。不然,徒事弄笔弄墨,终归有俗气。这个俗气实在难除。书最难读,非一朝一夕之功,游历还属于第二阶段。书读不好,游历也是枉然。古人说入宝山空回,一无所得。山川的气象不能尽心写下来。
文章插图
全中国莫有深通书画的人,也就是莫有能读破万卷之人,所以下笔粗俗难堪。如民国年间还有些读书的人,都流寓香港了。
这个关不得过。什么关?就是俗字这个关。要读书,古读万卷才能不俗。
变换气质才能不俗。
高二适先生说:“光写字不读书是书匠。”其实连字匠也够不上!凡病可医,唯俗病难医。医治有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多则积理富,气质换;游历广,则眼界明,胸襟广,俗病可除也。
仅仅把读书当作提高艺术水平的捷径是不够的。读书为了改变自己的气质,提高精神境界。艺术创作除了读书及前人作品外,还要社会与大自然这两卷活书,它的篇幅无限,每天都在延长、拓深。
声明:本文是由网友投稿,文中所阐述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的立场。
来源:(书画之声)
转载请注明【精选文化】网址:http://fengtai.easyfang.com/d/112M5O42020.html
原题:俗字|共振:书法跟人走,人俗字也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