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酒的历史基源与特点风味品鉴

饮醉日将尽,醒时夜已阑 。
暗灯风焰晓,春席水窗寒 。
未解萦身带,犹倾坠枕冠 。
呼儿问狼藉,疑是梦中欢 。
一《酒醒》·唐·元稹
物种基源
武陵酒,为酱香型白酒,产于湖南省常德 。常德古称武陵,因地得名 。酒度52°~54° 。以整粒优质高粱为原料,用小麦制成高温曲,清蒸清烧,七蒸六吊得酒 。酒液微黄,酱香浓郁,有焦味,入口柔和 。远在五代时,武陵崔氏所产酒,已为人称道 。20世纪70年代被评为湖南省名酒,1979年在全国第三、四届评酒会上,被评为国家优质奖,获银质奖 。1984年获轻工部酒类质量大赛金杯奖 。
风味品鉴
武陵酒,其风味特征:酒色微黄,透明,有焦味(不出头),酱香突出,人口柔和,幽雅细腻,空杯留香,余香持久,醇厚丰满,回味悠久的特点 。
名人与酒
张之洞戒酒读书
张之洞(1837一1909),清末直隶南皮(今河北)人,字孝达,号香涛,洋务派领袖 。同治进士,曾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年轻时,一度耽于曲蘖,醉后好为狂言,闻者怯走 。醉甚,则和衣而卧,笠屐之属,往往发见于枕隅 。后其族兄张之万以第一名及第,乃大恚,慨然曰:“时不我待矣!”自此遂戒酒不饮,发愤读书 。
传说故事
吕洞宾与武陵酒
八大仙人之一吕洞宾来到洞庭湖畔的武陵,见一塘中莲花盛开,一朵朵娇嫩欲滴,风姿绰约,清香扑鼻,不由得驻足观赏,感叹其妙,但又觉得无美酒助兴,有失雅趣 。于是吕洞宾抽出宝剑在地下点了三点,顿时,地上冒出三滴清冽的泉水,泉水被莲花的清香气息的熏染,立即变成了醇香的美酒 。吕洞宾一边品尝美酒,一边欣赏佳景,不禁诗兴大发,吟道:“荷叶田田皆是舞,荷花池畔饮一斗;酒酣沉沉白日暮,举觞最喜武陵酒 。”吕洞宾独自赏花饮酒,直至日暮才离去 。后人为纪念离去的仙人,将当年吕洞宾驻足赏花的池塘称为“莲花池”,将宝剑所点之地称为“三滴水” 。这就是传说中武陵酒的来历 。武陵酒的原产地即在“莲花池畔”
二、张道士与武陵酒
相传,五代有一道士仙隐武陵,他每日下山“尝馆于酒姥崔氏饮以醇酒”,饮毕即归,崔氏也不索要酒资,且经年无厌 。道士为之所动,即询姥所欲,姥以江水远不便汲用为辞 。道士即至宅后隙坪划地为圈,挥毫书写一幅“玉井积香清泉可酿,武陵春色生涯日佳”的楹联,然后化作云烟飘然远去 。姥呆然,忙请四邻连夜掘井丈余,却滴水不见 。半夜子时,婆摸到井边窥看,但见井口热气缭绕,酒香扑鼻,掬水试尝,清泉甘洌、醇香、味美,远胜佳酿 。崔氏舀来即卖,行旅客商争相买醉,果真生涯日佳,故道士后又赋诗“武陵溪畔崔婆酒,天上应无地面有 。南来道士饮一斗,醉卧白云深洞口!”赠予之 。
三、李白测字
【武陵酒的历史基源与特点风味品鉴】传说,一天,李白酒后独游马鞍山采石矶,见一测字摊,一位穷书生坐着打瞌睡,李白上前拱手说:“先生,日子不好过呀!”书生苦笑说:“人家不测字,又不能强迫 。”李白说:“让老夫试试 。”说罢,捧起文王筒,左三摇,右三摇,不左不右又三摇,喊道:“测字灵验无比,不灵不要钱 。”这时来了个瘦高个子,旁人说:“他上月死了老子,把一身肉哭掉了,老子生前只有一双宝玉镯留给他,前天丢失,遍找无着 。”李白叫他拣一字卷打开一看,是“酉”字,即随口说:“酉加三点是为酒,酒酒酒,有有有,玉未碎,镯未走,必在酒缸里头 。”瘦高个转身赶回,一会儿又跑来举起手镯连称“灵灵灵” 。收摊后,穷书生问:“先生怎知玉镯在酒缸里?”李白道:“他伸手拣字时浑身酒气,手上还湿乎乎的沾着酒,必是卖酒的 。壮而转瘦,镯眼显大,料定是人多忙乱,打酒时不意脱落缸里 。”那位穷书生听后叹服李白观察入微,分析周详 。

    推荐阅读